日本为何是朝鲜战争的受益者?它又是如何受益的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由国内战争演变为大规模国际武装冲突的局部战争。
关于人员伤亡的统计,交战双方公布的数字不尽相同,但似乎可以肯定的是:
对朝鲜半岛而言,80%的国土化为焦土,约占半岛总人口10%(近300万)的人牺牲了生命,并有约1000万人家庭离散,骨肉分离。战争爆发没几天,韩国就屠杀了几十万“国民保导联盟”的成员,还在占领的北部地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屠杀事件,如“信川屠杀事件”。
就军队的伤亡来说,美军伤亡了17.98万人,韩国损失了98.84万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伤亡也很大,其中仅战斗伤亡就高达36.6万人,再加上病死和失踪的人员,估计总数约近50万人,朝鲜人民军伤亡26万人。
应该说,中国实际上是被美国的战争政策拉进了朝鲜战争。从国际的角度看问题,苏联是这场战争真正的获利者,而另一个受益者是日本。
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在日本采购了大量的军用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快速增长,日本经济很快达到战前水平,出现了战后的“特需景气”。
从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到1953年底,美国为这场战争向日本订购的各种“特需”物资,以及大批美军官兵轮流到日本训练、休整在日本花费的各项“服务费用”,总计超过36亿美元。这个数目占同期日本全部外汇收入的1/3以上,而日本战后六年多的时间里获得的美国经济援助只有19.6亿美元。
据统计,三年半内,“特需”出口分别占日本同期总出口量的18.2%、43.7%、66.1%和63.5%。朝鲜战争期间,日本经济各项指标全面上升。1951年和1953年,工业产量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就分别达到和超过了战前水平。1949年底日本的外汇储备仅有2亿美元,1951年底猛增到9.4亿美元。对日本来说,尤为重要的是朝鲜战争使其经济状况迅速好转,增强了重建经济的信心。
此外,“特需”的介入还极大地增加了就业,由此直接或间接雇用的工人人数共达数十万人,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为时三年的“战争景气”。
朝鲜战争的爆发,对于亟待扩大商品市场、增加生产能力、走上高速增长之路的日本经济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对此,就连日本人自己也不否认。
日本经济学界一致认为,如果50年代初不发生那场朝鲜战争,日本就绝不可能在60年代末成为“经济大国”,战争至少使日本赢得了10年的时间。
经济企划厅在总结这段历史时也中肯地指出:“由于朝鲜战争,日本才找到了活路,从这个意义上说,朝鲜战争是日本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
而日本经营者联合会名誉会长樱田武,则以自己的切身经历说得更为坦率:“战后日本经济获得成功,我看首先应归功于‘特需景气’的滋润……‘特需’使美元源源不断地流入日本,许多人也因此有了职业……我从事纺织业已有26年历史,但从来没有碰到过那么容易赚钱的机会,就连我自己也感到大吃一惊……总之,日本是靠别人打仗,自己从中渔利,才壮大起来的。”
连日本战后首任首相吉田茂也毫不避讳地表示:这是上帝赐给日本的礼物。因为朝鲜战争令日本看到了恢复元气、重主东洋的希望。
总之,朝鲜战争之后,日本的工业生产总值也恢复甚至超越了战前水平。战后几年还需要仰赖的美国直接援助,此时已不再必要。虽说在此之前,日本已经从废墟中勇敢地迈出了走向复兴之路的第一步,不过速度的加快确实与1950年代的特需生产脱不了干系。
没人能责备日本人的渔翁得利,因为换作别人也会这么做的。但一个依据战后和平宪法第九条宣布放弃战争的国度,却因战争而繁荣昌盛,确实很是讽刺。
发布于: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