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征战史上,能谋善断、战功卓越的优秀指挥员可以说是数不胜数,被称为“旋风司令”的韩先楚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在众多将领中颇有赞誉。
有人就曾问过许世友,中国众多将领中,你最佩服谁?许世友答:韩先楚。再问为什么,回答是:他有勇有谋。
能让许世友这位猛将认可的人绝对不多,能给予如此高的赞誉,可见他的确是心悦诚服,那么韩先楚是如何“有勇有谋”的呢?
胆识过人,意志如钢,沙场点兵,敢于亮剑
韩将军皮肤黝黑,英武果断,人称铁将军"。
《开国将军轶事》对他这样描述:
“将军作战,履危难而弥坚,临大敌而愈勇。每至胜败存亡之际,奋不顾身,勇立前沿,唇鸟,眼红,如狮怒,如虎啸,势不可挡也。”
这种不畏生死、敢打敢拼的精神,每见于他指挥的战斗中。
解放海南时,韩将军亲率所部两万余发起总攻,“一时间,千舟竞发,直取对岸,敌海陆空立体拦截,弹雨如飞,澈水如柱。
忽一弹中指挥船桅杆将军屹立船头,岿然不动。
部队尚未占踞滩头,将军即舍舟下海,带头冲锋。众将士见此皆勇往直前也。”
作为一名指挥员,韩将军身先士卒,以过人的胆量和气魄激励着每一名官兵。
指挥打仗,有大气魄,不战则已,战则必胜
1947年3月,趁北满我军完成三下江南”作战任务,撤回松花江以北休整之际,国民党军东北保安司令杜聿明集结11个师19个团的兵力,分三路向我临江地区发起第4次进攻,妄图一举消灭我南满军队。
其中,中路之敌第13军89师进展较快。
韩先楚判断,这支部队刚从热河调来,骄狂冒进,位置突出,果断决定集中优势兵力诱歼该敌。
4月1日,他指挥我军采用“牵牛”战术,故意示弱,将敌89师和54师162团诱至预定地域。
3日,部队发起总攻,经过10小时激战,将敌全歼。
敌被俘副师长张校堂佩服地说:“没想到你们这么厉害,几分钟的工夫,就把我们的部队打得稀巴烂。”
由于中路之敌被全歼,其它各路之敌望风而逃,从而彻底粉碎了敌对临江地区的第4次进攻。
此战创造了速战速决歼灭战的光辉范例,辽东军区司令员萧-劲-光对此役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是“关系东北战场全局的关键”。
这一胜利,“彻底粉碎了敌人“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睹企图,巩固扩大了南满根据地"。
仅此一战,东北敌军被追由重点战略进攻转为全面防御,而我军则由战略防御转入局部反攻。
善战多谋,敢于探索,指挥艺术,屡创奇迹
1948年10月,辽沈战役开始,3纵担当攻克义县重任。
当时义县工事坚固,城高10米,碉堡群外是深3米、宽3米的壕沟,沟外布满地雷、铁丝网、鹿砦等,易守难攻。
敌守军第93军暂编20师师长王世高,自认兵强马壮,武器精良,粮弹充足,守义县是“固若金汤,稳如磐石”。
对此,韩先楚用了两个奇招,一是命令步兵采取挖掘坑道的方式向堿墙逼近,使敌人的防御火力无从施展。
经过几天连续作业,3纵在义县外围挖掘的坑道已是四通八达,有的距敌军前沿仅百米;
二是给炮兵上“刺刀”,要求各师的炮兵一律推到距敌阵地二三百米处抵近射击。
他对炮兵指挥员说:“你别把城墙都给我轰塌了,你得让城墙上面塌,下面成斜坡,好让步兵进城!”
这两个“绝招”对攻克义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0月1日9时30分,总攻开始,数十门大炮齐发,一排排炮弹向城墙上倾泻,立时砖石横飞,烟尘弥漫。
经过100分钟的猛烈炮击,县城东北侧城墙被打开了一个30米宽的口子,城墙内外两侧形成了能上能下便于步兵穿越的斜坡。
部队在炮火延伸护送之下,迅速发起冲击,经5小时战斗,干净利落地全歼守敌,敌师长被活捉。
义县之战,创造了以“最短促的时间攻歼固守坚工之敌的新纪录”。
“沙场论英豪,将军列前茅。大功数不尽,汗马冲云霄。"
身经百战的韩先楚将军,以过人的胆识、卓越的指挥才能,赢得了部属的尊敬和爱戴。
当年曾跟随韩将军北战南征的老同志常说,有韩司令指挥,无论是大仗、恶仗,还是险仗,我们都敢打,每次总能用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
发布于: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