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8月7日立秋,1个好消息,3个坏消息,大家要早做打算

发布日期:2024-08-24 21:07    点击次数:195

马上就要迎来立秋了,也就是在下周的星期四,公历的8也7日,那大家今年秋季的第一杯奶茶是不是又要开始安排上了呢?

听老人们说,2024年的立秋节气,带着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这也是它与众不同的地方,其中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好消息和三个坏消息,那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并且建议大家要提前做好准备哦!

一、今年立秋的好消息,那就是在农历七月立秋。

俗话说“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头”,这是古人发现的规律,即立秋节气在农历的话,一般都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日后。

并且它在阴历的时间是波动比较大的,不像在公历都是在8月7日前后,今年的公历是在8月7日,可是农历却是在七月初四日。

而老人们却说,这是今年立秋最大的一个好消息了,只因为在民间有着“六月秋,早晚都丢;七月秋,早晚都收”的农谚。

它的意思是说,立秋节气是在阴历的六月份的话,那么当年的农作物收成不太好,甚至还会遭遇减产。而在农历的七月份,这样的年份农作物会迎来大丰收。

类似的农谚还有“六月秋,黄土成堆,七月秋,遍地黄金”,或者是“六月立秋,早收晚不收,七月秋,早晚都得收”等等。

它们的意思都是差不多的,是在告诉我们,当立秋落在七月,往往预示着农作物能够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成熟,带来丰收的喜悦。小编也希望古人的这句谚语是真的,这样农民就能迎来丰收了。

二、立秋的3个坏消息。

了解清楚了好消息,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坏消息,其中之一就是今年是“母秋”。既然有“母秋”,那是不是有公秋呢?而且今年是母秋,又有什么说法呢?

在民间的说法,就是“公秋爽,母秋凶”,意味着母秋年的秋天可能会更加炎热且干燥,秋老虎的势力尤为强大。

而且公秋和母秋的区分,就是看立秋节气当天的农历日子是单数,还是双数。如果是单数就是公秋,反之是母秋。而今年是农历七月初四交立秋,所以是母秋。

这不禁让人担忧,即便立秋已至,但夏日的余热并未完全消散,反而可能以一种更为猛烈的形式回归,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尤其是对于那些还在户外劳作的人们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第二个坏消息是今年是“秋包伏,热得哭”。

在民间有“秋包伏,热得哭,伏包秋,凉悠悠”的说法。所谓“秋包伏”,指的是立秋之后还有一段较长的伏天未过,这样的天气状况往往会导致气温居高不下,炎热难耐,特别是在后期的秋老虎会非常的凶猛。

它提醒我们,即便立秋已经到来,但真正的凉爽还需时日,我们需要继续做好防暑降温的准备。

第三个坏消息就是今年是:晚立秋,热不休。

俗话说:“早立秋把扇丢,晚立秋热不休”,这句俗语道出了晚立秋的特点。晚立秋意味着秋天的到来相对较晚,气温下降的速度也会相对缓慢。

在民间一般把农历七月份的立秋,称之为“晚立秋”,而六月份的则是“早立秋”。一般晚立秋的话,后面降温比较慢,秋老虎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在民间也把这样的立秋称之为“脱衣秋”,而早立秋就称之为“穿衣秋”,说的是立秋后很快天气就凉爽了。

虽然晚立秋很热,这让许多人热得受不了,但这也是好事情,因为“七月立秋,早晚都收”。

这是因为酷热的天气,对于很多农作物的生长和成熟有利,尤其是在立秋后雨水充足,不出现干旱的话,那么即便是之前长势不好的农作物,也能逆袭翻盘的。

在民间就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有雨样样有,立秋无雨收半秋”的说法,都是说明了立秋下雨也是预兆着丰收。

在这样的年份里,人们往往会感受到立秋之后依然持续的高温天气,仿佛夏天并未真正离去。这对于渴望凉爽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个令人失望的消息。

结束语

面对立秋带来的好消息与坏消息,我们应当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一方面,我们要珍惜立秋带来的凉爽预兆,享受清晨与夜晚的微风拂面;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做好应对高温天气的准备,关注天气变化,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